一起作业CEO刘畅说,大数据不是一切,但切入了辅助教师的场景后,因材施教才能更便捷地实现。教育比拼的是好和省,节省时间,增加效果,只有大数据才能扮演这个作用。
大数据重在场景切入
新京报:你认为大数据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改变?
刘畅: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三种教育是学校、家庭和校外的社会教育。以学校为例,大数据能让学习个性化,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时间,提高教育结果。在家庭教育维度,大数据能够让家长更好地知道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做更合理的人生规划,从文理分科到大学专业选择等。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大数据也可以进一步让机构的教育价值得到衡量,让教育结果有评价依据。
新京报:现在在线教育公司都开始做大数据,你觉得决定最终成败到底是什么?
刘畅:首先我不认为大数据能解决一切。切入场景更重要。一起作业是做全天下老师的陪练,老师教,我们带着孩子们练,把练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再教。大数据对于老师的辅助场景能够让老师发挥更大的价值。其次,大数据还是拼量的,但量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10亿人每人有一条数据和一个人有10亿条数据,对比显然后者更重要。所以在同样的固定用户中,这个场景当中,能连续多年积累连续数据,我们更能够定义终点、起点,路径会规划得更科学。
十年后老师会变成个性化教育
新京报:你认为当今时代进行教育创业一定要结合互联网吗?
刘畅:我觉得是必须的。如果真的想对教育进行很大的改变,不用互联网的手段是很难的。大家都认为公立系统比培训机构更难改变,但在8万所学校里,从五年前中国根本不存在互联网作业到几十万的老师开始用互联网布置作业,这真的只能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
新京报:你认为在线教育主要比拼的是什么?
刘畅:电商比拼的是多快好省,教育比拼的是好和省。好是结果,省是省时间。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互联网是手段。让人们从传统教育接纳互联网教育,家长就看两件事,一能不能更加节省时间,第二是能不能更有效果,只有大数据才能够扮演这个作用。
新京报:你认为十年后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
刘畅:教育需要从量变到质变,但十年后一定会发生质变。互联网作业如今可以部分替代纸质教辅,十年后老师会变成个性化教育。中国的家长对于高考志愿的选择会慢慢从班主任说了算、经验说了算到数据说话。越来越多的公立系统、培训机构开始用数据作为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
有终点和起点,大数据才能完成路径推送
新京报:一起作业是一个在线答题APP,最初做的时候想过要往大数据方向延展吗?
刘畅:我们最开始创业的同事,大多是在中国传统意义的中高考环境下长起来的,我们确实觉得在中国的小学、初中、高中,有很多的作业内容不做也没影响,传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所有人做的内容是一样的。我们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连接老师跟家长,让作业个性化,在更少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学习结果。所以大数据在最开始是有萌芽的。
新京报:一起作业是怎么用大数据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
刘畅:大数据首先要定义终点、起点和路径。这个终点,中国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不同地区教育目标不一样。以小学为例,不同的区教材都不一样,不同区考核目标不一样。所以一起作业首先以区为单位定义教育目标,再结合教育目标匹配内容。大数据是手段,有了终点和起点,大数据才能完成路径的推送。
网事2016
1 今年你做的最重要的、和互联网有关的事情是什么?
刘畅:前两天厦门台风风暴,看到过去服务的老师发朋友圈,说虽然这几天学校都停学了,但我们的作业还是通过一起作业布置了。很多家庭断水断电,4G没断,小孩依然在手机上做了作业。互联网真的会对教育有所改变。
2 2016年改变互联网生活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刘畅:我认为是支付,随着支付大战打开之后,支付变得非常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