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电话:0768-2388628
协会招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研究报告

一篇文章看明白“产业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7-02-22 10:30:40  

 导读

产业互联网时代,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构造的2.0时代,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站,曾经一度和物联网的概念混淆,这个不正确,物联网还是一个物理性的状态概念,产业互联网的维度要高得多,有更大的主导性和更多的创造机会。本文从产业互联网的定义、创业机会、投资逻辑、兴起原因、思维特征、具备要素、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分析。

什么产业互联网?

  虽然大家都在提产业互联,但是它到底指什么?

  过去十多年,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在To C的消费互联网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收获。崛起了BAT企业,也有投资人挣到了大钱。但从今天来看,这些领域的创业和投资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但另外一个机会,产业互联的方向才刚刚开始,方兴未艾。

  消费互联网是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这个过程中被信息化的一小段。但是看产品生产的上游,从石油出来,再变成塑料,再制造成杯子,这个链条非常长,但在中国它信息化的程度非常落后。

  链条非常长、环节非常多,它们的信息化就是未来一个大的机会,这就是产业互联,是一个产业链条的信息化。

  产业链条的信息化落后不是今天才有的,过去这么多年一直都存在。但为什么今天是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因为今天有两个大的因素。

  第一个,中国经济到了这个阶段,供需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商品紧缺,但是今天全面产能过剩,各个垂直行业都需要变革,需要提升效率,否则就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已经过了向市场要增长、向需求要增长的阶段,今天必须去优化自身的效率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

  第二个因素,互联网IT基础设施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只有极少数大的企业才能请很多IT人员、外包公司去做自身信息化,中小企业没有这个付费能力。但是今天因为有了云计算这些设施的发展,使IT成本下降,很多小企业可以用免费的软件,大部分SAAS软件都是免费的,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IT基础设施成本的下降使全面的信息化成为可能。

产业互联网的三大创业机会

  这两个因素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谈产业互联、谈去产业加互联升级的两个重要驱动因素。

  在我们看来,产业互联网的链条非常长,从开始的原料到终端用户,会经过多个生产商再到消费者,每一个流通环节其实都需要信息化。所以今天会出现很多大家应该听过的找钢网这样的B2B电商,这是产业互联网带来的第一个创业机会。

  第二个,这些企业除了外部沟通之间需要信息化,内部、外部的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值的管理,包括他们的安全,也都是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来给他们提供信息化工具的创业投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SAAS。

  在座的可能有些做消费互联网的,做To C的创业企业不一定知道SAAS。所谓SAAS就是把过去部署在企业里面的服务器,在云端给你提供一个软件,不需要找一帮人开发软件了,有大量的SAAS企业给你装上客户端,或者网页登陆,可以直接管理客户的服务。

  对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缺的不光是信息化,还缺金融资源。金融供给的不足也是整个产业互联网一个重要主题,所以我们觉得第三个机会是基于数据的金融。

  这三个机会是产业互联的一些创业投资机会。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现在比较火的一些创业公司都往这些方向分,比如做B2B电商的、做SAAS的和做金融的。

  投资人应该如何筛选产业互联网项目?

  首先说一下B2B电商。在看B2B电商产业互联网领域时,我们会关注两点,第一个是市场规模和上下游的集中度。B2B电商最初的职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如果上下游都很集中,就不存在这个机会了。除了集中度之外还有新的价值点,包括在线化交易,能降低一些沟通成本。第二个是平台化。比如说一些建材的B2B电商,他们会把很多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上,使得客户能完成一站式购物,不需要去对接交易了,也能降低很多成本。做自营的平台还可以压缩环节,可以从最开始的厂商卖到最终的终端,这是他们的价值点,也是他持续获得毛利的来源。

  当然我们看产业互联网的项目还有几个重要标准,第一个一定是看这个团队是不是来自于这个产业,在产业中有没有积累,这个很重要。第二个是对To B的项目都非常看重销售能力。因为再怎么互联网化,最开始的问题是如何获取企业客户。这不像To C那样做一些广告去营销就能办到,对To B来说还需要与这些企业主一个个交流。所以销售是我们非常看重的。第三个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阶段,多数B2B电商模式都差不多,大家都觉得肯定要做自营,肯定要去回归商业本质。所以说精细化运营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了。无论是对消费互联网还是对产业互联网,怎么去创造价值,怎么去做到足够的毛利这些精细化运营的能力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共同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对B2B电商,我们也会看重他的交易额增长速度。这些是我们看B2B电商项目的一些维度。具体的项目我们肯定还会关注更多的细节。

  另外就是SAAS。我们分为几类,通用型,应用工具型,还有垂直行业型。通用型就是解决所有企业都适用的,应用工具型是大部分企业都能用的,垂直行业型是针对某一类行业的。

  不同的方向投资逻辑是不一样的。对通用管理型或者应用工具型的SAAS来说,用户群体可能是十万级以上,甚至几百万上千万,仅仅是靠收SAAS的年费也能支撑他成为一个比较大的企业,所以他的收费模式只是软件租金就可以。但是垂直行业的SAAS,比如说帮助美容店解决内部客户的管理,因为美容店数量不多,光靠这个软件去收费是不够你成为一个大企业的,所以大家过去一两年讲的故事都会说,我先免费让你用我的软件,逐渐的我会在里面植入一些电商,让你能在平台上买我的东西,这是我最终盈利的来源。但是不太好的一个消息是,大部分讲这个故事的企业最终都没有走通。所以今天大家关注的点不再是你讲的一个故事,而是你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是不是真的靠谱。

  这也是为什么产业互联网会有所谓的冰火两重天。对于B2B电商来说过去大家都在创业,但今天特别注重你的毛利率。对SAAS来说今天不仅仅是看你的客户数量和产品功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是不是真的能够有靠谱的盈利模式。

  基于这个,对通用型SAAS我们会看一些指标:对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客户的获取成本和流失率。刚才讲的垂直行业类SAAS我们会看他是不是离交易足够近,到A轮是不是交易给他带来的净收入已经达到几十万的级别。而无论是通用型还是垂直型,我们可能都会看重销售能力和产品本身是否解决了最痛的痛点。

  最后来看供应链金融。其实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有几大块,有资产端的创新,像P2P、财富管理。资产端创新做的就是供应链金融,是以构建新的债券资产为核心的。

  资产端创新的大背景是,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现在没那么好做了,他们遭遇了资产荒。有了产业互联网,使得在这些领域形成优质债券资产成为可能,所以他们会挖掘这个领域的机会,研究怎么能够把钱和中小企业对接上。今天中小企业需要钱不光是自身的需求,也是传统金融机构的需求。这中间的鸿沟需要创新的机构去满足,因为要把中小机构和银行连接起来,银行做不了,中小企业本身也做不了,这些事都由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来做了。

产业互联网兴起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垂直行业经济体量足够大。2000年中国的GDP刚刚突破1万亿美金,2015年则突破了10万亿美金。在众多的垂直行业的体量也有成比例的增长。产业互联网跨行业整合比较难,所以垂直行业的体量就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垂直行业的体量有10倍的变化,这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而言会有巨大的利好,这是自然可以想见的。

  第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使得中小型企业有畅通的资本市场出口。最开始是创业板,后来有新三板,门槛越来越低。如前所述,产业互联网垂直细分的特点比较强,相互之间的跨界较难,就不太容易出现像消费互联网领域那种巨型的公司,以中型和小型公司居多,如果没有新三板、创业板,资本市场上没有畅通的退出渠道,那风险投资就很难介入,整个行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第三,过去二十年消费互联网在中国的充分渗透为产业互联网打下了良好的用户和基础设施基础,这个很好理解。

  第四,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开始给予很多的支持。

  这些原因的反面,正是过去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滞后的原因。比如就上述第四点而言,以前产业政策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面没有足够的动力。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商业逻辑的区别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有一些区别的。大家如果从事过消费互联网,现在从事产业互联网的同学,可能体会比较深。这个话题展开讲可以讲一天,这里我就提几个要点:

  1、价值驱动vs体验驱动。这个在产品层面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比如说,一般产业互联网的工具都不会那么漂亮,因为没有必要花很多钱把它做得漂亮,只要能带来效益,即使界面没有那么漂亮,用户该用就会用。而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界面要美观,用户体验要流畅,才会有活跃度,才会有转化率。但是对产业互联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能不能帮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因为用户是用你的东西来做生意的。

  2、理性决策vs感性决策。这个跟上一条是有关系的。产业互联网的潜在客户在做购买决策时通常是基于理性的价值分析和判断的,而消费互联网的用户决策通常是基于感性的因素,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本人也很难说清楚自己决策的过程。

  3、代理决策vs本人决策。产业互联网领域,尤其是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很多采购决策不是老板本人做出的,是由经理人代理决策的,这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决策有一系列的流程化的东西,一旦选定不会轻易的变化;再比如决策的过程除了经济因素有时还会掺杂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办公室政治,例如灰色收入。而消费互联网是消费者本人决策,是非常直接的一个关系。

产业互联网中的分享经济

  下面我讲一下产业互联网中的分享经济。社会化分享的理念,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将比消费互联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消费者对生活资料的拥有,包含了更多的感情因素在其中,就像分享车这件事情,比如马上要过年了,大家放假,可能有十几天时间车不用,那是不是把车给旅游的人租几天,赚一些钱?我觉得这对大多数人不大容易做出这个决定,作为一个拥有者,对车有一些感情因素在里面。但是如果是个小老板,你手里有一台挖掘机,正好有一个月空闲,租出去挣点钱,难道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吗?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差异。

  还有就是生产资料社会化分享带来的成本降低在经营领域的驱动效应更明显。大家知道罗纳德.科斯关于企业的起源的解释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而产业互联网普及导致市场组织交易成本的降低,企业内职能被外包至专业化平台,这样社会分工协作就会进一步细化,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这样一个过程,会比消费领域的分享所带来的驱动力会更强,因为只要真金白银省了钱,产业互联网的参与者就会行动。但是在消费者这个层次,例如Airbnb,真要把家里一间房分享出去给旅行者用,这要跨越几个层面的障碍,而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考虑。

  SaaS只是产业互联网很小的一部分

  大家一谈产业互联网,往往就说SaaS,即“software as a service”,我认为SaaS只是产业互联网很小的一部分,将来的趋势是“everything as a service”,包括设备分享/租赁、供应链金融、经营服务外包、物料托管等。虽然这些商业模式早就存在,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使这些早就存在的商业模式得到更广泛高效的应用。理论上,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很多企业可以不雇佣任何一个全职员工,而达到相当的经营规模。

  案例1: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农场。农户是一个经营主体,一个家庭是效率最高的经营规模,没有代理人风险和低水平管理的风险。当然现在有各种专业合作社,但是农村经营主体还是以家庭为主,农民一般管理的能力有限,一旦开始雇人,生产效率就会下降,而自己家里人干活,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农当然村里也有一些集约化规模化的农场和企业,但往往是很少的村里的能人才能管好,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人在一起干活,规模不会很大,所以家庭农场是农业经济现阶段最常见的经营主体。但是有了农村的产业互联网体系以后,有效利用社会化分享、外包服务,可以显著地拓展一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并相应提高经营效率。以一个家庭养猪场为例,如果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可以养500头;但如果尽可能使用外包、托管服务,甚至可以养到1万头,还可以不用雇佣全职员工,还是一家人经营。我们通过一些案例,看到这样的规律。

  案例2: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型企业。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里消耗现金流最多的有设备的资产化投入、库存、账期导致的应收帐款,都是现金杀手。但是经营过程中,这些是不可或缺的,必须买设备,要有库存应对供应链的波动,很多情况下要接受账期才能达成交易。利用产业互联网,企业可以显著降低现金的消耗。比如通过分享和租赁降低设备CapEx的投入;比如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协同,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波动和不确定性,这样就没有必要保留那么高的库存;比如利用供应链金融盘活应收账款。这样在同等的自有资金规模下,企业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财务杠杆的前提下大大拓展经营规模。

产业互联网的思维特征

  1、价值驱动思维。首先要问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不是给产业链增加了价值?最理想的一个状态,就是你参与到其中,提升了行业的效率,创造出增量价值,然后让原有行业的参与者每个人都能获益。这是最高的一个境界。当然,很多情况下很难做到。有很多人说要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实际是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这会树立敌人,对自己的业务发展带来很多阻力,因此如何处理和既有产业体系的关系,是产业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一门大学问。

  2、分享经济思维。上面已经说过了。

  3、大数据思维。现在还是往往停留在个人消费行为、画像这些东西上,这是互联网过去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更新鲜的东西,我现在提一个特别的,NB-IOT,就是窄带物联网,这是运营商正在铺设的网络,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够让接入物联网的成本显著降低。因为现在很多物联网一定要在终端设备里放SIM卡,这是传统的网络设备节点的接入方式,能耗、带宽消耗都导致成本很高。而物联网对带宽要求没那么高,利用窄带物联网可以让功耗和带宽消耗显著降低,成本也会相应大幅下降,会极大地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会成为一个大数据分析重要的数据源。大家不妨在这些方面动动脑筋。

  4、金融思维。大家知道,金融是产业的润滑剂。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是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如果买卖双方找不到这样的平衡点,交易就无法达成。而金融的参与可以再在这个交易模型中加上一个时间的维度,把金钱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这样很多以前找不到交集而无法完成的交易就可以完成了。当然,传统的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模型中,有正常智力的消费者靠直觉都能找到平衡。但是再加一个时间的维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多帐就算不清楚了,这样就需要专业的训练的金融人才参与。所以要善于用金融的思维做生意,来五道口金融学院接受培训就很有用。

  5、资产重置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路径依赖。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为什么长颈鹿无法发出声音?我们现在知道了,是因为坑爹的喉返神经。人体中同样存在喉返神经,同样是从脑干到了心脏从动脉下方绕一大圈再回到喉咙。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看一下这张图,鱼类的喉神经和主动脉的关系是这样很融洽和和谐地交叉搭在一起的,脑干、心脏、咽喉相互之间都很近。但是后来在从鱼到哺乳动物到人类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喉咙和脑干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而心脏和脑干却离的越来越远,这根倒霉的喉神经不巧搭在了主动脉的下方,就被带的离脑干越来越远,就变成了这样的状态。这就是进化中的路径依赖,这也是进化论的支持者攻击神创论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创业给了你一次做上帝的机会,如何做一个真正智慧、称职的造物主,而不是造出喉返神经这样的次品?要使用思维上的资产重置法,从零开始思考,用扎实的逻辑和数据支撑每一步的推演,避免“显然可得”这样偷懒的推导步骤。数据不现成可得的情况下要精心设计实验,对关键假设通过运营进行验证。这在我们产品迭代、运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产业互联网通常都有一个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其结构的基础在于一套先决条件。你要清楚意识到这套先决条件是什么,以及这套先决条件导致现有产业链构造的机理。当这些先决条件发生变化时,变革现有体系的机会就出现了。

  案例1:FinTech行业创新的基本逻辑。金融行业的基本逻辑就是风险和收益预期的均衡,其中不均衡的地方就是套利空间。这个套利空间又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监管政策、交易成本。政策套利大家都理解我们就不讲了,我们更看好的是利用新技术改变交易成本曲线,以解放套利空间。这就是主动地改变产业的约束条件,利用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蓝海。

  案例2:B类和C类用忠诚度区别。从传统行业进入到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经常被互联网思维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规律所迷惑而无所适从。比如说,有人说C类用户的忠诚度更高,有人说B类用户的忠诚度更高。大家怎么看?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也都不对。按照B类用户决策更理性的角度看,B类客户的忠诚度应该更低才对。但是从有一定规模的B类客户的决策通常有代理决策现象的角度看,针对供应商的决策不可能太过频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否又可以说B类客户的忠诚度要高于C类客户?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有独立地、从零出发开始思考来分析在新的条件下设计最合理的商业模式的能力,千万不能囫囵吞枣的学习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产业互联网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

一、敢涉水——从浅水区到深水区

  如果你有产业背景——“产业+互联网”是现实选择

  韩都衣舍,从2006年成立到今年7月获批成为互联网服饰品牌第一股,它走出来一条传统服饰行业整合、重组、抱团取暖的转型之路。

  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苏宁、星巴克、戴尔等都是转型典范,转型之道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操盘手们深谙互联网思维,善于做互联网营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和渠道,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之下,对微笑曲线的重建和在微笑曲线上的产业升级。

  当通过“产业+互联网”模式,走出创新和转型的第一步后,再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增强水性、锻炼队伍、积累经验、集聚资源,然后再寻找‘互联网+产业’的机会。

  如果你有互联网背景——“互联网+产业”是不二选择

  在前互联网时代,在一定区域内专注于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上既分工又合作的众多小企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又一个产业集群,类似于义务的小商品城、绍兴河桥的轻纺城等专业市场。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加上各精细划分产业,将会形成新型的产业集群,进而构成未来中国的产业和经济图景。

  以笔者前面提到的网库集团为例,企业基于对产业的了解,以做互联网和做平台的思维和模式,仔细琢磨中小实体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痛点、产业链的低效点,去服务他们、提升他们,进而整合他们,让传统企业摆脱“电子商务只是进行网上零售”的思想禁锢,从而走出一条以实体经济为引领的“网络经济+实体经济”产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二、得有人——内部人与外部人

  做产业的“互联网+”,既是从0到1的创新,同时也是从1到100的创业,因此,不管是“产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产业”,笔者总结了一下,有两种人不可或缺。

  具有外部人视角的内部人

  具有外部人视角的内部人,可以是那些企业家精神未减的传统企业老板,也可以是第一代企业家在同乡邻居、自己朋友圈、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一线员工、自己服务的客户、代理自己产品的渠道商、给自己供货的上游厂商……所有这些利益相关方中,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思维、管理能力的年轻人。

  具有内部人视角的外部人

  那些长时间专注于特定产业,为它们进行专业服务的广告公司、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投资机构从业者,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厂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广告平台。因为,他们对产业非常了解,又有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能跳出具体的产业和企业来看待问题的,自然就是最佳人选。而且这一类人中,大有愿意主导或参与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和创业的人。

  当具有外部人视角的内部人和具有内部人视角的外部人,联合在一起形成创业团队,既能得到资本的青睐,也更有可能发现产业互联网中真正的大机会,找到正确的路线图,克服创新和转型路上会遇到的沟沟坎坎,把自己打造成成功的独角兽。

  在产业互联网的风口,网库集团就是这样的独角兽公司:既拥有具有外部人视角的内部人——众多深耕产业且企业家精神未减的传统企业老板,又拥有具有内部人视角的外部人——面向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平台,打造基于线上、线下积聚和连接、合作和交易的产业链生态圈子和战略落地服务。